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中國民工兄弟網(wǎng)   > 文學
那是生產(chǎn)線上的詩歌,不信,你聽(圖)
〖發(fā)布日期:2015/12/1 9:54:23〗 〖點擊量:

        花幾百萬元拍攝一部紀錄片,講述的是工人詩人的故事——這個聽上去毫無“爆點”的項目,竟然得到了1300多人支持、眾籌到了近22萬元啟動資金。今年6月,由作家吳曉波、詩人秦曉宇、紀錄片制作團隊“大象微紀錄”共同發(fā)起的紀錄片《我的詩篇》將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(jié)的紀錄片單元。

  從2014年9月開機,一直到2015年2月,攝制組輾轉(zhuǎn)十幾個城市,有幾百米深的煤礦,有龐大的鋼鐵工廠,有深山老林,有大都市深圳,還有大涼山的彝鄉(xiāng)?!段业脑娖分破瞬虘c增說:“不久前過去的‘五一’節(jié),也許很少人能想起這是一個勞動節(jié)。片中的主人公,大部分是一線工人,養(yǎng)家糊口是他們最重要的一部分,寫詩不是為了改善生活?!?/p>

  5月23日~24日,紀錄片中的主人公們,將作為第二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(jié)展演劇目,在“我的詩篇·草根詩會”上朗誦自己寫的詩。這也是工人詩人第一次以集體形象登上劇院級的舞臺。

  這些工人的詩歌也許思想不夠深刻,也許語言不夠華美,但他們記錄的是生產(chǎn)線上的喜怒哀樂。

  吉克阿優(yōu):一邊充鴨毛,一邊喝啤酒,一邊寫詩

  2002年,出生于四川大涼山的80后彝族小伙兒吉克阿優(yōu)在念中專時,老師布置了一個題目《20年后的我》。吉克阿優(yōu)寫的詩獲得了老師的表揚,從此迷上了詩歌,“一直寫,寫完一個筆記本就給老師看”。開始時,害羞的吉克阿優(yōu)害怕別人看到,寫完詩就跑到家門口的河邊念,也不知這彝鄉(xiāng)的山水是否聽懂了他的詩。

  走出了大山,吉克阿優(yōu)現(xiàn)在是浙江嘉興一家服裝廠流水線上的工人,在即將到來的盛夏時節(jié),他的工作是往羽絨衣里充鴨毛,從每天早上7點半到晚上9點半,中午休息半個小時。

  《我的詩篇》攝制組找到吉克阿優(yōu)時,他并不相信,以為遇上了騙子。秦曉宇解釋了半天,才讓吉克阿優(yōu)相信,真的有人愿意記錄他們的故事。秦曉宇對他說:“我能騙你多少錢呢?”吉克阿優(yōu)問:“那能不能把我回鄉(xiāng)的車費報銷了?”于是,攝制組才得以跟著他回到了大涼山的彝鄉(xiāng)。

  吉克阿優(yōu)說:“我們縣有18萬人口,6萬到8萬人在外打工。土地沒人種,一過完年,縣里就空了?!?007年,吉克阿優(yōu)外出打工,初出大山的他甚至不會說普通話,后來跟著《新聞聯(lián)播》學習,才慢慢學會。

  吉克阿優(yōu)在流水線上從事著毫無詩意的重復工作,因為經(jīng)常一邊工作一邊想著詩,老板覺得他影響整條流水線進度,就把他調(diào)到了充絨間——往羽絨衣里充鴨毛。吉克阿優(yōu)笑著對記者說:“鴨毛比較臭,但習慣了就好。我現(xiàn)在覺得充絨間挺好的,沒有人管。我還偷偷買來啤酒,一邊喝啤酒,一邊充鴨毛,一邊寫詩。”

  吉克阿優(yōu)念詩給工友聽。在《遲到》一詩中,他寫道:“好些年了,我比一片羽毛更飄蕩/從大涼山到嘉興,我在羽絨服廠填著鴨毛/我被喚作‘鴨頭’時遺失了那部《指路經(jīng)》……”

  吉克阿優(yōu)因為參加“我的詩篇”系列活動被推到了公眾面前,嘉興平湖林埭鎮(zhèn)的宣傳部和文化站的領導找到了吉克阿優(yōu),希望他能留在當?shù)匕舶残男牡貙懽??!八麄儐栁蚁胱鍪裁垂ぷ?,我有自知之明,就做一個圖書管理員就好。只要能讓我安下心來看書,工資啥的都沒要求。”吉克阿優(yōu)說。

老井:在最找不到詩意的礦井下寫詩

  當老井還名叫張克良的時候,他沒有想到今后的人生,每天除了睡覺,會有一大半時間要在黑暗的礦井下度過。

  張克良出生于1968年,初中畢業(yè)后中考失利,就開始了工人生涯,當過瓦工、搬過磚、挖過地基。1989年,為了一份有養(yǎng)老金的穩(wěn)定工作,張克良來到安徽淮南的煤礦工作,開始了每天下井的生活。后來,“老井”就成了他的筆名。

  老井回憶,在上世紀80年代,全社會都流行文學,全民都在看小說、讀詩歌,老井也不例外。“最開始寫詩和職業(yè)無關,僅僅停留在愛好階段。到煤礦工作后,覺得煤礦工人特別辛苦,還不被理解。礦工找對象都不好找,被認為傻大黑粗。于是,寫礦工題材的詩就漸漸多了起來。”

  當他第一次在地下800米的深處小坐時,他悄悄地關上了頭頂那盞閃著微光的礦燈。在黑暗中,他悲哀地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鮮活的身軀,竟然和周圍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樣,都黯淡無光。從那一刻起,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——要竭盡全力去創(chuàng)造一些光明的東西。

  老井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:“煤礦礦井下,是最找不到詩意的地方。沒有春夏秋冬,沒有綠色鮮花,連女工都沒有(《勞動法》規(guī)定,禁止女工從事礦山、井下勞動——記者注)?!钡褪窃谶@樣的環(huán)境下,老井找到了詩意。

  在《地心的蛙鳴》中,老井寫道:“煤層中 像是發(fā)出了幾聲蛙鳴/放下鎬 仔細聽 卻沒有任何動靜/我撿起一塊矸石 扔過去/一如扔向童年的柳塘/卻在烏黑的煤壁上彈了回來/并沒有濺起一地的月光……漆黑的地心 我一直在挖煤/遠處有時會發(fā)出幾聲 深綠的鳴叫/幾小時過后 我手中的硬鎬/變成了柔軟的柳條?!?/p>

  雖然已經(jīng)在地下工作多年,但老井每天一下井,心底仍然充滿了恐懼,就好像“黑暗的最深處有一雙充滿敵意的眼球一直在偷窺著我”,它們是尖利的矸石(混入礦石的廢巖石——記者注),還是陰險的一氧化碳?

  老井經(jīng)歷過不下5次的礦難,幸好都只留了一點小傷。1995年6月,淮南礦務局謝一礦發(fā)生特大瓦斯爆炸,老井當時正好路過?,F(xiàn)場已經(jīng)圍起了警戒線,“救護車來回地開,擔架上全是人”。那些遇難礦工家屬只能在外等待消息,他們臉上的哀戚與焦灼,讓老井不忍心多看。

  老井想,應該為礦工寫一些東西,于是有了這首《礦難遺址》:“……地心太黑,太封閉,兄弟們/不要在此悄然低泣了/把你們悲戚、潮濕的靈魂/這條條悶熱、漆黑的閃電/都伏到我的肩上吧/把你們所有的懷念、悲憤、渴望/都裝入我的體內(nèi)吧/我愿做一口活的棺材,一座移動的墳墓/殮載上你們所有殘存的夢/一直往上走,一直走到地表……”

  最近,因為參加“我的詩篇”相關活動,老井出鏡率頗高,還到北京錄制了一期《魯豫有約》。有人說:“老井這下出名了,回來可就是作協(xié)、文聯(lián)的工作隨便挑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!”可是,老井錄完節(jié)目,仍然回到了礦上,仍然每天下井。

  老井說:“寫詩不可能帶來物質(zhì)收入,不可能給我安排工作,我也不追求這些。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寫了2000多首,除了工作就是寫詩。寫詩對我來說就像毒品,我是重度中毒。曾經(jīng)戒過一兩年,但茫然若失,感覺沒有精神支柱?!?/p>

  老井說:“礦工需要得到關注。兩百年前,世界上沒有大型煤礦,也許兩百年后也沒有。大型煤礦只在現(xiàn)在這段特定的歷史時期存在,我必須寫出對得起它的作品?!?/p>

  在老井的詩里,能夠看到他對煤礦這種工業(yè)產(chǎn)物所帶來滄海桑田的思考。他在《貝殼》一詩中寫道:“淮河邊,我撿起一只蚌殼/它蒼老、斑駁、易碎/像撿起這只蚌殼的我/不遠處,轟隆隆的撞擊聲傳出,礦車蜂擁而上/它們是裝滿了滄海桑田的/另一種貝殼?!?/p>

田力:煉鋼工人在工廠能找到心跳

  “在上世紀80年代,寫詩是一種時尚。年輕人都愿意寫詩,如果還發(fā)表了,那了不得,姑娘們都會對你另眼相看?!背錾?962年的鞍鋼工人田力回憶起那個詩歌的黃金時代,眼睛里依然有光。當21歲的田力第一次在鞍鋼企業(yè)內(nèi)部的報紙發(fā)表了詩歌,還獲得了3塊錢稿費時,興奮得晚上都睡不著覺。從此,他沒有停止過寫詩,33年了,“詩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”。

  “有的作家去工廠體驗生活,他只是客人,而我是工廠的主人。只有親自參加了勞動,才能寫出原汁原味的工人詩歌。”田力說,“其實工人詩歌不好寫。農(nóng)業(yè)有四季,工廠的機器轟鳴一年四季都一樣。寫一首行,經(jīng)常寫不行啊。但一個工廠有一個工廠的心跳,你寫詩就得找這種心跳?!?/p>

  田力找到了這種心跳?!肮S里有很多有趣的細節(jié),很多工人的喜怒哀樂。我看到一個工人用鐵鍬攪拌水泥,干到興起,干脆把手套摘了,直接上手,水泥攪拌得又快又好。工人的心情很好,做了一個小鳥飛翔的動作。轉(zhuǎn)身看到了我,就很不好意思?!碧锪φf。

  在《煉鋼,煉鋼》中,他寫道:“工裝下的面孔,是相似的/礦石去和礦石說話,而我們不必說話/一個手勢,一個眼神,一個奇怪的動作/頂多,借助一聲銀亮的哨子/是竄舞的鋼花使爐中的鋼水得不到潛藏/我片刻的沉寂與你持久的匆忙/恰如一只蟬,轉(zhuǎn)換聲調(diào)時/突然出現(xiàn)的停頓/和寧靜?!?/p>

  田力上的是夜班,干一宿活,早晨下班。在冬天,他頂著漫天大雪下班回家,腦子里突然閃過幾個好句子,就把自行車停在馬路路口,掏出隨身攜帶的小卡片趕緊寫下來。身后,是催促他的汽車喇叭聲和初升的太陽。

  寫完詩,田力喜歡讀給身邊的工友聽。他們并不是詩評家,只會說這個寫得有感覺,那個寫得真臭,有啥說啥。但田力挺樂意:“詩歌雖然是文學殿堂里的藝術,但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齋里面,應該讓更多人接受。工人下班的時候,手上戴著破手套,衣服上有黑色油泥,身上散發(fā)著機油味,但他們依然需要詩意的生活?!?/p>

  田力說:“我的爺爺、父親都曾是鞍鋼工人。工友不是寫在紙上的一個‘工’字和一個‘友’字,工友是拉著手連在一起的兩個字,沒當過工人,不會領悟這種依戀。工人做到60歲退休后,聊的都是工廠的事兒?!?/p>

  田力的師傅平常在工廠總抱怨干活太累,但到了退休的那一天痛哭流涕。“他們一輩子都在這里啊?!碧锪φf,“我認識一些退休的老工人,還會到勞保用品商店特意買一套工作服穿上。其實鞍鋼的工作服樣式并不好看,但他們就是愛穿?!?/p>

  就像田力在《二月二十五日,下班途中》寫的:“我多想像建國初期的/勞動模范們那樣/從職工浴池出來/穿著人民裝騎上‘國防’牌的腳閘自行車/腦袋里想著齒輪或者模具的革新難題/春風迎面吹來了/明天天亮我要第一個站在機器前/精力旺盛/等待著工友們的到來/等待著勞動競賽中產(chǎn)生的愛情……五十幾年后/我下班途經(jīng)一片樓群/見到兩個耄耋老人深情地/談論他們的工廠/他們的工廠已經(jīng)消失了/永遠消失了/但他們?nèi)杂霉照?時不時顫巍巍指指那個方向?!?/p>

  田力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:“寫詩不能讓人謀生,但我這人就是犟,我不在乎社會的熱臉冷臉,讀者多少。既然我選擇了,我就一輩子堅持下去,任何事改變不了,包括疾病、痛苦、死亡?!保ㄊY肖斌)